第一個老年人口增長高峰到來—— 

  “銀發中國”正遭遇各種問題(零距離) 

  我國的人口老齡化正在“跑步前進”。 

  “2013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突破2億大關,達到2.02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4.8%。” 近日,在國家機關老幹部科學健康協作中心主辦的“全國老年產業高端論壇”上,全國老齡委辦公室副主任朱勇介紹說,我國上世紀50年代“嬰兒潮”時的出生人口,現在正在形成第一個老年人口增長高峰。

  人民日報報道,“從‘少年中國’到‘銀發中國’,我國僅用不到20年時間就走過西方國家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變老’之路。”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說,我國人口老齡化始於上世紀90年代末,將貫穿整個21世紀。現在老年人口年均增長800萬人,到2050年將達到4.3億人。屆時,平均每3個人中就有1個60歲以上的老年人。 

  “跑步前進”的人口老齡化,正使我國遭遇各種問題。一是人口年齡結構迅速轉變,勞動力人口逐漸減少。2011年,我國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進入負增長的歷史拐點,2013年將降到9.36億人,勞動力供求格局開始改變。二是“空巢老人”現象突出。最近發布的《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顯示,我國“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50%,2013年將突破1億人。農村“空巢留守老人”規模龐大。無子女老年人和失獨老年人開始增多,他們當中許多人存在孤獨、苦悶、抑鬱甚至厭世等心理問題。三是高齡化趨勢明顯。80歲以上高齡老人以每年100萬人的速度遞增,2013年將達到2300萬人。失能老人繼續增加,從2012年的3600萬人將增長到2013年的3750萬人。 

  翟振武指出,由於我國人口老齡化超前於現代化,“未備先老”和“未富先老”的特征日益凸顯。 

  隨著家庭小型化、人口流動化,傳統家庭養老功能日漸式微,“居家養老為主,機構供養為輔”成為我國養老保障服務的發展方向。但因人力、物力、財力、認識和制度等準備不足,社會化養老服務供給匱缺,導致“未備先老”。 

  比如,按照國際通行的5%的老年人需要機構養老這一標準,我國至少需要1000萬張養老床位,但現在不到300萬張,缺口達700多萬張。這些床位中,絕大多數是農村敬老院的床位,需求量較大的城市僅占50萬張左右。另外,真正需要進養老機構的是高齡、失能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而目前具有護理功能的養老機構非常少,大部分養老院僅提供一般的生活照料。 

  “‘十二五’期間,我國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就是‘未富先老’。”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表示。 

  “先老”是指人口老齡化加劇帶來的勞動力供應衰減、價格上升,使我國傳統的勞動力成本比較優勢不複存在。目前,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數量、勞動年齡人口數量難以滿足城市需求,普通勞動者的工資加速上漲。“未富”意味著短時間內我們不會在資本密集型產業中形成足夠顯著的競爭優勢,因此處於“比較優勢真空”階段。如果對這一問題應對不當,有可能陷入發展徘徊不前的“中等收入陷阱”。 

  哲人說,人口就是一個國家的命運。當前,汹汹而來的人口老齡化態勢,給“未富先老”的中國帶來巨大考驗和壓力。如果不加快健全“積極老齡化”、“健康老齡化”的制度和服務體系,人口結構迅速老化將“窒息”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

arrow
arrow

    H&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