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兒女與父母的親情賞味期限,可能只剩55 天

無奈的是,如今社會型態,父母留在老家,子女外地打拚的遠距關係極為普遍,即便回家探視相聚,往往也是匆匆趕回去吃個飯就算盡了責任。然而,親情緣份是有賞味期限的。

日本推廣孝敬父母行動的「親孝行實行委員會」曾做過推算,假設父母現在60 歲,能一直活到80 歲的話,作子女的一整年只有過年過節大約6 天時間可以回去探望,一天當中大約和父母相處11 小時,計算下來,在雙親過世前,真正可以相處的時間只有55 天。

換句話說,即使過年過節都見面,親情相處的仍只剩兩個月不到的時間,這樣推想,總讓人心頭一驚。

如何在工作、家庭的壓力下,守護長輩健康?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選擇了和父母、103 歲的外婆住在同一棟大樓,用最近的距離換取時間。43 歲的詹鼎正是獨子,阿嬤有中風、糖尿病、心臟衰竭、大腸癌等痼疾,爸媽年紀大了,身體也會拉警報偶爾有些不舒服,但家人都知道他在醫院工作繁重,早出晚歸,總是捱到覺得非處理不可了,才會打電話給他。

先前和父母分住兩處,雖只是走路約20 分鐘的距離,詹鼎正仍常常三更半夜才能從醫院離開兩邊奔波來去,剛好父母家樓下有房子出售,「雖然經濟負擔更重,還是咬了牙買下來,」他說,「這樣有問題我可以馬上處理,爸媽要看孫子也方便,四代同堂可以彼此照顧。」

如果無法隨侍雙親身邊,至少要珍惜親情共處時光。

48 歲的美智從婚後住在高雄快二十年,近70 歲的爸媽和92 歲祖母住台南。媽媽有糖尿病,每次回娘家,美智就會對老媽沒有遵從醫囑吃藥控制、相信用廣播電台推薦的健康食品降血糖非常不以為然起爭執。

後來她想,母女一個月才見一次面,何苦弄得劍拔弩張。於是刻意安排陪母親去看門診,請醫師調整藥物、找糖尿病衛教師討論三餐怎麼吃控制血糖,回家後美智幫忙把每天該吃的藥物用分裝盒準備好,營養師為媽媽設計的每餐食物份量示範做一遍,測血糖立竿見影看成績果然有效,媽媽看女兒這麼用心,答應先把電台產品擱一邊,從飲食藥物和運動去治療糖尿病。

另個常見心態是,兒女會以為父母會永遠健康,一直守護著兒女。但真實世界是,就算現在父母看起來多麼活力充沛,終須經歷老衰病亡。如同佛家《無常經》所言,有三種法,於諸世間,是「不可愛」、「不光澤」、「不可念」、「不稱意」。何者為三,謂「老、病、死」。又如《聖經》:「生有時,死亦有時。」自然有其規律,春夏秋冬年年交替綿延。每個家庭,也循著生命軌跡,各自上演生老病死的劇本。如何陪伴父母終老,儘早警覺、預防或減少父母因病失能、長期臥床時間,臨終前少受苦,避免「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是每個為人子女的人生必修功課。

想要修好這門人生功課,有三件事子女可以著手實踐:

  1. 認識老化,了解什麼是失能,如何在長輩剛受疾病攻擊就能夠儘早警覺,盡快就醫,延緩父母心智、生活功能退化,預防長期臥床。

  2. 如果病痛找上父母,如何照顧、維持並發揮他們身體最大功能,自理生活;當父母輕、中、重度失能,找到對的資源,減輕照顧壓力?

  3. 為父母預約、準備一個美好尊嚴的善終。如果生命走到盡頭,親情緣份將抵達終點,怎樣說再見,讓逝者、生者都無怨、無悔、無憾?

學會三件事,獲得5 個幸福

源自《書經洪範》的五福: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換成今天的語言就是「五福臨門」:希望能長壽、生活富裕、健康平安、修養美德、以及自然衰亡得善終。若能得到這五種幸福,應該是美好圓滿的人生。

以台灣現在的生活水準,若能知足惜福,大部份的老百姓是可以穩定地平安生活,然而怎樣做到像瑞典、芬蘭等北歐國家的老年人,超過九成可以在自己最熟悉的家裡安心老去,即使生病失能,都可以找到資源盡可能發揮最大生活自理能力,直到死亡前兩週才臥床,走完人生,台灣老人失能臥床平均7.2 年,還有很大努力空間。

如何老有所安,達到五福境界,需要學習與準備。學會儘早警覺生活失去功能(失能)徵兆、及早發現、降低疾病對健康衝擊,延緩父母心智、生活功能退化,壓縮臥床時間,並且預約一個美好人道的告別。

原文連結: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53/16318

第2頁|全文共2頁
arrow
arrow

    H&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