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中暑、頭昏腦脹,許多人就地取材,拿著硬幣和涼感藥膏就朝著肩頸部刮痧,且一定要用力刮到「出痧」才罷休,認為這樣的「微破壞」有助於散熱消暑,讓人感覺舒服。不過,中醫師提醒,刮痧不一定要出現大片紅紫痧斑,過度會造成皮膚發炎感染,且刮痧至少需間隔1周以上,以免皮膚角質化。

刮痧保健!沿經絡輕刮肌肉部位

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鄭宜哲醫師指出,「刮痧」是從老祖宗傳下來的簡易保健方法,不只是針對中暑的散熱而已,也是治療和評估病症的方法。所謂「出痧」,是人體內在鬱熱或是內臟疾病經由刮痧,而呈現在身體表面的特殊表現,一般人最常用於夏天中暑、祛除風寒和緩解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昏症狀。

原則上,刮痧是以經絡的走向為主,而且是刮在肌肉豐富的區域,不可刮在骨頭上,例如肩胛骨邊緣,或是脊椎骨正中間,因為骨頭與表皮間的距離比較薄,刮痧時若是太過用力,很容易造成明顯疼痛或破皮受傷。

輕刮出痧=中暑 一周內必消褪

刮痧板順著經絡方向輕刮個10下左右,馬上出現刮痧點,代表病患的不適來源就是中暑,讓體內的熱藉由表皮的珠點散發出來,就會舒服很多;但如果刮了10幾下,一點感覺都沒有,就要想可能是其它問題。一般來說,刮得剛好的痧,一周內一定會消褪,如果太用力,皮表可見明顯紅腫突起,甚至連肌肉都發炎而痠痛,萬一造成皮膚發炎,甚者破皮感染,反而是未蒙其利反受其害。

鄭宜哲中醫師表示,有些人平均一周刮痧一次,每次都弄得一大片紅紫「出痧」才覺得有效果,但刮痧過於頻繁或用力,皮膚容易角質化,想要再刮出痧點愈來愈不容易,不如改用拔罐方式,對皮膚的摩擦比較小,或是內服中藥或飲食調理,可以協助清降暑熱。

刮痧工具怎麼選?光滑陶瓷材質優先

至於刮痧材料部分,鄭宜哲中醫師提醒,硬幣還好,千萬不要用鐵湯匙,而是要選陶瓷材質,或市面販售的牛角、塑膠材質,最重要的是確定邊緣光滑,並以較潤滑、好推的東西做潤滑介質,刮起來才不會傷到皮膚。需注意的是,不要使用米酒當介質,雖有行氣、活血的加強效果,但因潤滑不足,一旦使力不對,也可能造成皮膚損傷。

【健康小叮嚀】:

適度刮痧具有簡單保健的效果,但中醫師提醒,皮膚狀況本來就不好的人,或皮膚薄又脆弱的老人、小孩,或有凝血功能問題、重大疾病病患,都不建議任意刮痧,一旦刮痧過度,會造成微血管破裂明顯、表皮受損,嚴重的話,最後甚至會局部感染。

原文連結: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58/19514

 

arrow
arrow

    H&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