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民眾感冒了,鼻塞、流鼻水、咳嗽,喉嚨有痰,會去看耳鼻喉科、內科或家醫科,若是小朋友感冒,家長還會特別去找小兒科看診。吃了幾天藥以後,沒有鼻塞、沒有痰、也沒有咳嗽了,西醫和病人都會認同感冒已經好了。可是,這樣真的就好了嗎?以中醫的角度來看,要觀察的層面還不少。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有些朋友雖然感冒時所有不適症狀經過西藥治療後,感覺都「解除」了,可是不久發現,小朋友怎麼變得很容易流汗?有些人發現自已不知怎麼了常常很容易犯頭痛?大部分人是不會把這些事與感冒連想在一起,大多會將頭痛歸因於最近因為工作壓力大,因此才會常犯頭痛。但中醫會很小心的透過望、聞、問、切做診斷辨證,是因為情緒、壓力等所產生的內傷頭痛?還是外感風寒邪氣侵犯後沒徹底痊癒,造成無法自己排除的慢性頭痛後遺症?

感冒沒有完全好

西藥治感冒後,看似應該好了,但殘留慢性後遺症的比率,在我看來真的很高,中醫稱為「感冒沒好完全」。西醫治感冒一旦看到急性感冒症狀被壓下來,一至二週沒有明顯症狀時,則認為感冒己經醫好,至於後續若有再犯輕微鼻塞、流鼻水、咳嗽,喉嚨有痰等的症狀,不認為與感冒病毒相關,則多將其歸類為慢性鼻炎、咽炎、支氣管炎等病名。

中西醫觀點大不同,中醫會認為:若前面感冒沒治好,當然感冒有的症狀會繼續表現在身體上,所以中醫看診完全依病人症狀來辨證論治,不考慮是病毒引起的症狀?或是身體與病毒對戰後所遺留下的斷壁殘垣;這是中醫治療學上非常高明之處。急性感冒或慢性症狀,這兩者當然是一連貫的事件,中醫在處方用藥加減上,是有一定的脈絡可循的。

中醫高明之處,在於從一開始對治急性感冒時,便判斷病人在不同病程時,所呈現的自癒能力,借力使力適切導引外邪排出,避免病人病情轉為慢性狀態,這也就是我為什麼主張「看感冒首選中醫」的道理。

可惜的是大家不明白這樣的原來如此,都是西醫看不好了,或拖久之後,已經處在不勝其擾的慢性病狀况了,才來找中醫求診調理,實際上對治感冒超過數千年的中醫,才是真正治感冒「能斷根」、快又好的高手。

感冒沒好完全的後遺症

讀者朋友或許已經開始理解,原來感冒時會產生的症狀,若長期停留在人體,中醫都會視為「感冒沒好完全」, 那豈不是涵蓋太多病了?沒錯,除了上述慢性鼻炎、咽炎、支氣管炎等症狀,諸如長期鼻塞、晨起打噴嚏、流鼻水、鼻血、鼻涕倒流、口乾、喉嚨有痰或異物感、喉嚨痛、聲音沙啞、咳嗽、經常性發燒等症狀,是大家比較容易理解與感冒沒醫好相關外,頸肩痠痛、全身痠痛、腰痠、頭痛、偏頭痛、頭暈、注意力無法集中、耳朵悶脹、眼睛乾澀、耳嗚等,也都歸屬於「感冒沒好完全」的範圍。

如果這些慢性病被置之不理,一直沒獲得解決根治,進一步將直接或間接所影響的健康問題還包括:肩關節炎、手麻、腰痛、下鼻甲肥厚、記憶力衰退、睡眠障礙、呼吸中止症、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經前症候群、頸肩骨刺、腸胃疾病、心血管疾病、各類如僵直性脊椎炎的自體免疫疾病。

一個稀鬆平常,看來不起眼且可能還蠻常見的感冒,後面却牽扯這麼多相關的病症;試想,若不以中醫全面性思考做細細診斷,在急性感冒初起之時,就徹底的將風寒完全趨逐出人體,則後面一長串的連鎖反應將不會發生,如此一來,可減少多少病人的痛苦,及節省多少醫療的支出。

感冒會表現出來的症狀,是身體在與外邪抗爭過程的語言,傳達出每個人在不同階段、不同體質的戰况密碼給中醫師知道。表面上看似一樣的症狀,是感冒入侵人體後的冰山一角,背後縕含著完全不同的病理機轉與形成原因,豈可輕易將之打包處理?

原文連結: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45/17686

 

arrow
arrow

    H&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